岩茶新势力·武夷琅琊榜,时刻准“焙”着!岩茶的炭焙魅力你爱了吗?
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岩茶新势力·武夷琅琊榜,时刻准“焙”着!岩茶的炭焙魅力你爱了吗?

精湛的制作工艺是武夷岩茶傲娇的资本。

在中国茶的“大家庭”中,武夷岩茶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“非遗”名录的名茶。它之所以会这么“躁”,正是凭借其讲究繁复的制作工序。

关于其制作工艺,有这么一首歌诀:“一采二倒青,三摇四围水,五炒六揉金,七烘八拣梗,九复十筛分”。

看似简单,实则繁复,分别由采摘、倒青(也叫晒青)、晾青、做青(摇青与做手,反复多次)、炒青、揉捻、复炒、复揉、初焙(俗称“走水焙)、扬簸、晾索(摊放)、拣剔、复焙、炖火、团包、补火、毛茶装箱、归堆、筛分、拼配等近二十道工序组成。

因此,制作一泡武夷岩茶,实属不易。做出一泡好茶,更是难上加难。

在“岩茶新势力·武夷琅琊榜”的访谈中,岩茶“新生代”无一例外地谈到了岩茶制作工艺的繁复及制茶的艰辛。

每一道工序都有门道,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,但在实际操作中,变数根本无法预料,即便是制茶经验老道的老师傅也不敢百分百保证每次都能做出好茶。

应特别指出的是,在繁复的制茶工序中,焙火是成就武夷岩茶“岩骨花香”的关键,也是最考验制茶师功夫的。而且,每个制茶师的焙茶手法不同,各有千秋,各具特色,塑造了武夷岩茶风情万种的品质风格。

今天,就和大家谈谈武夷岩茶的“焙火”。 更多有关岩茶“新生代”的精彩内容在11月陆续为大家呈现!

炭焙之魅:慢火出好茶

炭焙,即以炭为燃料,让茶进一步脱水,把茶的品质固定下来,并增加它的香气。

在前电气化时代,炭焙恐怕是最主流的干燥方式。

我们先来扒一扒历代茶界大咖们的“炭焙观”:

陆羽《茶经•二之具》中论及“焙”的形制与尺寸;

元·赵原《陆羽烹茶图》

宋代“茗星”书法家蔡襄《茶录》中指出:“纳火其下,去茶尺许,常温温然,所以养茶色香味也。”

宋·蔡襄《茶录·茶焙》

“文艺皇帝”宋徽宗赵佶则更是位行家,他说:“火之多少,以焙之大小增减。探手中炉,火气虽热,而不至逼人手者为良。时以手挼茶体,虽甚热而无害,欲其人力通彻茶体尔。”

宋·刘松年《撵茶图》

到了明清时代,武夷岩茶更是凭借其独树一帜的焙法C位出道。

明末僧人释超全《武夷茶歌》云:“如梅斯馥兰斯馨,大抵焙时候香气。鼎中笼上炉火温,心闲手敏工夫细。”可见,烘焙这道工序,十分考验工夫,故清代岩茶高手梁章钜怒赞道:“武夷焙法,实甲天下”。

即便是到了科技昌明的21世纪,炭焙依然富有魅力。它不求快,但求慢,是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“逆行”。

武夷岩茶以独特的焙法而著称于世

与其说炭焙考验的是茶,不如说考验的是人,是傍身的焙茶工夫,也是一颗精益求精的不老匠心。

初焙:走水出甜香

初焙也称“走水焙”,手工制茶时,初焙需要将茶叶焙至七成干。几个焙窠的炭火温度从高到低,焙茶则流水作业。此环节在于干燥水分,并使茶中糖分的香甜更好表现出来。

焙茶人需要提前三四个小时打焙焙茶,现在人大多改用机器烘干,初焙用炭火做得较少。

在焙间,看得到焙笼、焙筛、焙篦、软篓、茶筑、地历、谷斗、平面木四角架、焙铲、焙刀、抹灰刀、灰瓢、火钳等,这也称得上十八般武器吧。

选择硬木炭、果木炭均可,也适合不同的品种。埋炭是一番苦功夫,炭火升起时,满室火星如同烟花升空,焙间顿时热起来。

初焙只需十多分钟,其时翻动茶叶二三次,炭火顶上稍稍盖点灰,亦不见火焰,以高温锁住茶香,此时达到七成干。

之后扇簸,去片末,并将茶索摊晾五六小时,此为晾索的工艺。晾索现在用得很少了,多是因为程序复杂的缘故,但晾索可以使茶叶更油润不至出现不清爽的闷味,也利于后熟。晾索后再交给茶工挑拣剔选。

复焙:提高茶味醇度与熟化

此后进入复焙程序,复焙的温度就低了些,正所谓“低温慢焙”,传统工艺中的复焙有时候还垫上毛纸,使某些特定的小品种不吸火香。复焙约两个小时,焙至足干,然后进入“吃火”工序,又称“燉火”,此时需半盖焙、全盖焙,以提高茶味醇度与熟化。以往还有纸团包茶,包后再补火一次的传统,这是避免长途运输团包吸潮而做的措施。

将初制好的茶装入茶箱内,放于干燥的室内,此为初制的全过程。林馥泉先生曾在书中写到,民国时制茶的庄主多是闽南人、潮汕人,岩茶受他们的影响也很深,人们的喜好也影响了岩茶的焙火程度。

现在,依靠制茶机械,岩茶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,会将初制阶段含水率约为6%的毛茶存储到过了梅雨季节再行拣剔、拼配及焙火等精制工序。

具体来说,现在的精制是在毛茶审评归堆后进行,目前大部分茶厂多先分别拣出梗片,然后进行筛分和风选。最后分口付拣,拣剔,匀堆,焙火。匀堆既有相同品种的拼配,又有不同品种的拼配,比如肉桂和肉桂拼,肉桂和水仙拼成商品大红袍等。精制阶段的焙火本可以一次到位,但也有人选择二到三次或更多次数的焙火。
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焙火风格,总之,并不是焙越多次越好。不同的品种与品质特征也决定了焙火的方式,这就是适焙性的问题。

很多人对高品质的岩茶是轻火还是足火弄不清楚。需要注意的是,高焙火的茶与足焙火的茶是不同的概念。

潮汕地区依旧有喝高焙火茶的传统,这些茶大多品质不高,只喝一个火香与甜水,缺少茶汤应有的稠度与醇厚。而许多高端茶其实依旧做足火,好茶耐焙,足火茶为很多老茶客喜爱,香沉水底,汤水厚稠,其韵味强,久储也不易返青。

更多关于岩茶制作技艺的精彩内容(干货),我们也陆续会在“岩茶新势力·武夷琅琊榜”中与大家分享“新生代”们的独到见解。 时刻准“焙”着!我们,等茶,也等你!

来源:茶道传媒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